【健康育人】防止低溫燙傷
瀏覽量:
最近天氣冷得“喪心病狂”,有人甚至懷疑,北極圈是不是劃到了自己住的地方,只依靠空調、男朋友,已經不足以焐熱小仙女們冰涼的手腳了,于是通常只在特殊時期才會使用的熱水袋、暖寶寶、電熱寶等“取暖神器”,又被翻出來大顯身手了。
但有小伙伴表示睡前貼了片暖寶寶在肚子上,早上起床的時候,發現肚子上竟然有一堆小小的水泡,莫不是被燙傷了?可是暖寶寶摸起來并不燙啊。

沒錯,這就是低溫燙傷。在我們常規認知里,仿佛只有開水及更高的溫度,才會產生燙傷,但實際上,即使是暖寶寶、熱水袋之類的看似很溫和的取暖工具,也會造成燙傷,且有時會比高溫燙傷更為嚴重。
那我們該如何防止低溫燙傷?
1.電熱毯
電熱毯不光可以取暖,回南天的時候還可以讓潮濕的床上用品變得很干爽。但是使用電熱毯的時,溫度設置不要過高,也不建議電熱毯開一整晚。建議大家購買電熱毯的時候買可以設置溫度和時間的款式,這樣在暖暖過冬的時候也很安全。
2.熱水袋
熱水袋不要長時間貼緊皮膚,水溫不宜過高,在熱水袋外層最好套上專用的布袋子或者包裹毛巾。
3.暖寶寶
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有質量保證的暖寶寶。暖寶寶一定不要直接貼在皮膚上,最少都需要隔著一層衣服。不建議貼著暖寶寶睡覺,因為暖寶寶的發熱時間比較長,皮膚長時間持續性接觸發熱源容易引起低溫燙傷。
4.泡腳
泡腳的水溫不要太燙,很多人都喜歡把腳“燙熟”,其實只有溫度適宜才是最好的。
5.取暖器
不管是小太陽還是暖風機,都應該保持相應的距離,很多人覺得不夠暖,手腳已經要湊到取暖器前面去了,這樣是很危險的。在使用取暖器的過程中應該經常更換取暖的部位,溫度不宜過高,時間不宜過長。
我校一直都在積極創造健康育人校園環境,重視同學們的安全和健康,不允許同學們使用大功率有安全隱患的電器。
如果我們同學們真的發生低溫燙傷該怎么辦?
①降溫
一旦已經出現低溫燙傷的癥狀,請立刻用涼水或者涼毛巾給患處降溫。
②消毒殺菌
降溫之后,進行沖洗,再進行消毒。
③涂藥
患處涂抹燙傷膏,可以幫助傷口恢復哦。
④就診
以上建議僅供參考,如果已經出現感染,請馬上去醫院皮膚科求助。
好啦,本次的分享就到這里啦!同學們下期再見!
上一篇: 【思想政治育人】疫情志愿者——奉獻精神
下一篇: 【安全育人】——無錫女生失聯事件